【珊瑚保育】WWF與中大合作復育吐露港珊瑚 目標3年拯救及培育1千珊瑚碎塊或幼苗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06/08 00:01

最後更新: 2023/06/08 10:38

分享:

分享:

WWF與中大合作,展開為期三年的珊瑚保育計劃「珊海無盡」。(陳靜儀攝)

本港珊瑚覆蓋率,受到人類活動影響大幅下降,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(WWF)與中大合作,展開為期三年的珊瑚保育計劃「珊海無盡」,目標在吐露港和赤門海峽拯救最少1,000塊掉落的珊瑚碎塊,並在培育後將牠們放回大海,以修復香港海洋生態系統以及生物多樣性。

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暨珊瑚學院創辦人崔佩怡表示,受80年代初急速城市發展的影響,吐露港水污染嚴重,對海洋生態系統構成很大破壞,舉例扯𢃇排及燈洲一帶的珊瑚覆蓋率便分別由8成及7成,減至至今仍不足2%,顯示生態系統已喪失自我恢復的能力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13
+12

中大團隊數年前已在扯𢃇排、燈洲等一帶復育珊瑚,包括在大海收集瀕死的珊瑚碎塊,用混合膠將珊瑚碎塊黏在底座上,並放在養育缸內照料,當珊瑚長至完全包裹混合膠後,再放回海裡;另會在珊瑚產卵期間收集其精子和卵子,在實驗室人工受精成為珊瑚幼苗,育養至少兩年後再放回大海,以增加基因多樣性及提高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崔佩怡稱,團隊截至2019年已將2百塊珊瑚碎塊及1百個珊瑚幼苗放回上述兩址,珊瑚的整體存活率超過9成,首批珊瑚成功長大之餘,去年更在野外產卵,同時也有蝴蝶魚重返珊瑚礁。她形容,成果讓人鼓舞,也反映養育珊瑚技術已成熟,吐露港水質也已適合珊瑚生長,冀繼續透過培育及繁殖,可持續地為吐露港提供健康珊瑚,以修復生態系統、吸引海洋生物重返,故與WWF合作擴大修復工作。

WWF海洋保育項目經理蘇隽彥表示,珊瑚礁是4分1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地方,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一環,今次合作會將修復工作由上址擴展至赤門海峽北岸,WWF並在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設珊瑚養育缸,分擔養育工作,以加快珊瑚修復進度,目標3年內養育1千珊瑚碎片或幼苗並將之放回赤門海峽北岸不同位置,成事後會再找其他具潛質的修復地點及提高修復目標。

他又指,若修復範圍附近有發展活動,所有努力就會功虧一簣,建議當局在2030年前將被劃為或擬議為海洋保護區的水域由目前5%擴展指30%,以長遠及更有效保護海洋。

他提到,經費是很大的挑戰,希望公眾登記成為珊瑚保護者,支持有關工作,若每月捐款600元,便可每年參與一次珊瑚育養之旅等,體驗復育工作,如親自設計珊瑚底座並將碎塊固定在底座上等,亦可乘坐玻璃底船觀察海下灣海岸公園的珊瑚和魚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黃小冰